玩乐

我的第11台无反——EOS R,后附海量实拍样片

惯例先掰扯两句,说说我和无反相机的结缘。


2013年从宾得单反入门,一直到2015年夏天,用的都是单反相机。彼时也曾听说过“微单”相机,但对其印象主要停留在松下女友或者宾得K-01这种砖头上面,好感说实话并不多,也并不觉得这种机器有什么大的前途。


而我当时对单反的更换进入频繁期,无非是因为家里孩子已经三岁多,进入超级熊孩子阶段,为了拍娃,对相机的追焦能力要求极高,一路上从入门单反到了5D3甚至1DX的级别,无非是为了想捕捉更多孩子的瞬间,让拍摄能够更加轻松。但结果并不是特别如人意的,旗舰单反的对焦能力固然非常出色,但是面对“娃”这种比运动员还难捕捉的东西,大块头机身同样常常左支右绌,并且还让人疲累不堪。直到那一款据说搭载了4D追焦系统的大法A6000进入我的视野,加上价格不贵体积小巧,就大胆下手一试。不试还好,一试之下不可收拾,几乎把单反相机这种东西弃若敝履。屈指一算,已经用过索尼A6000,A7,A7M2,A7R2,A7R3,A9,徕卡SL,佳能M10,M5,M6,宾得K01共十台无反,值此相机市场大佬自我改革推出全幅EOS R之际,焉能不做尝试?


这个机器的资料不必多说,网上铺天盖地都是。不在此赘述,仅转载几张官网的参数图就好了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正主儿露面之前,嘉宾先行出场。依次是索尼A7R3,佳能EF35 1.4L二代,适马MC11转接环,蔡司OTUS 55 1.4 ZF.2,雷克沙64G 2000X SD卡,品胜电池,沣标电池,Kipon N/G-EF转接环(附平工坊电子芯片)。
 


好的,主角登场
 


单机版EOS R,原厂转接环,贴膜
 


行货封条
 


防伪标签
 


包装盒上的wifi,蓝牙标识
 


附件清单
 


底部封条
 


搞掉那层膜
 


内部包装,这个塑料内胆绝对差评,软不拉几的,比一次性饭盒还软,怎么稳定器材
 


双层饭盒
 


全部内容掏出来
 


拆皮暴露主要部件,数据线是双头USB-C,适合新版的笔记本电脑,连接PC的话还是自己准备一根普通USB-C线就好了。可以看到电池充电器和单反5/6/7/8系完全相同。
 


侧正脸
 


右肩
 


肩屏,最早设计这种肩屏的应该是徕卡S中幅相机,传承到SL后被各家所效仿
 


整个顶部
 


数据线仓,三块分开好评
 


电源开关拨轮,需要适应
 


新的操控滑动条和模式转盘
 


右手拇指主操控区域,还是希望能有摇杆和佳能的大拨轮。
 


单卡槽,不说啥了,口水已淹没
 


电池仓,从这一点看,佳能非常注重固有用户的传承啊
 


取景器,相当不错
 


从70D开始就非常喜欢的翻转屏,很好用,就是左右做不到完整的180翻转,有点强迫症。
 


翻转之后的常规状态,还是挺秀气的
 


右手食指的操控区域,对单反有较好的继承
 


麦克风和扬声器
 


巨大的卡口,以及关机自动关闭的帘幕
 


适时请出A7R3,对比一下二者的卡口,差别还是很明显的
 


通过机身盖更直观看出二者卡口大小的差别
 


下面开始同框
 


 


 


 


 
这里说下手柄,佳能这个刚好照顾了小指,非常舒服,手感在索尼之上
 


 


下面开箱转接环。佳能转接环本身定价不贵,从EOS M开始,买新机直接赠送,非常鸡贼,但也非常良心。隔壁鞋厂也有转接环,价格……不说也罢。
 


 


 


配套的小布包,好评,可以用来装小零碎
 


本体
 


顺便和适马MC11对比一下,左边是适马,可以看到前端都是四颗螺丝,适马除了消光螺纹还用了消光漆,佳能全部都是螺纹,还有针对EF-S镜头的白色指示点。
 


背面对比,可以看到佳能环后卡口用了七个螺丝钉,非常坚固,但适马用了部分植绒,可以吸附一定的灰尘。同时EOS R的触点比索尼多,并且开口和孔径都更大。
 


这张对比可以看出二者法兰距的差别。
 


由于心仪的R50 1.2还没货,所以我买的是单机版,镜头就打算直接转接EF镜头了,以下是目前手上仅有的EF头,35L2,上了转接环很和谐。
 


后组镜片距离cmos很远,是不是可以装个增倍镜玩玩,哈哈。
 


机镜合体
 


 


 


再来看看电池,一脉相承
 


装上电池之后不开机,肩屏也会保持自动显示
 


开机设置时间
 


一分钟后电池就没电了,这很佳能,新电池都这样
 


幸好我早有准备,两块副厂伺候着,希望不要出现M5那种不识别副厂的情况
 


结果,很完美,家里层曾经囤积的五六块副厂电池可以派上用场了
 


正式开机后第一个画面
 


取景器里看到的画面
 


对焦点的选择方式,很齐全啊,综合了以往光学取景和实时取景的全部模式。
 


不出意外,同5D4的cmos,也有这个全像素双核raw
 


自动识别转接的镜头
 


标配触摸快门,姨夫……
 


大区域自动对焦还增加了垂直和横向的选择
 


眼部识别自动对焦开关在这里
 


但是1.0固件目前只能在单次对焦下有效,之前传言的新固件目前在官网还找不到。另外,眼部检测只能在面部识别对焦方式下有效,如果选择了自由对焦点或其它对焦点模式,眼部检测默认为灰色。
 


这就是佳能敢取消摇杆的原因之一,从M5开始就挺实用的。
 


同样有对手动头友好的峰值对焦,但是实际用下来感觉没有索尼的精准。
 


视频很多人关心,10bit不能内录,4K模式下1.7X裁剪,至于4K下的对焦,感觉也是双核对焦,和1080p时候一样。
 


自动感光度设置,4K下上限有所不同。
 


最后试试转接尼康卡口的蔡司手动镜头,我的转接环是有芯片的,之前听朋友说他买的柯立35 1.2贴了芯片之后不识别无法通讯无法拍摄,所以我需要检测一下。
 


事实证明平老板这个芯片非常好,机身完美识别。
 


顺便提一下佳能新机多出来的一个小工具,就是这个手动对焦合焦辅助箭头。
 


在合焦的时候会显示绿色。
 
然而不知道是不是我双重转接的原因,这个合焦的精度差之毫厘,作为大范围的辅助可以,想精细合焦的话,还是需要自己通过峰值以及放大对焦来实现。


OK,一楼的开箱暂时先到这里,更多使用体验和海量实拍图详见二楼。谢谢您的关注和浏览。


最后身份验证。
 

评分

6查看全部评分
2#

  楼主| 发表于 2018-10-1 11:30 | 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燕惊寒 于 2018-10-2 20:34 编辑

上手时间不长,简单说一些感受,没有条理,想到一条说一条:


1、由于我副厂电池多,所以原厂彻底放进箱子不用。昨天各种设置调整回放,大部分时间显示屏是开启的,那块副厂电池在最初的一个小时掉电很快,没多久四格就剩两格了,我都几乎还没开始拍,心里有点犯嘀咕。随后一个多小时,一百多张拍完,电池还是两格,这个就挺不错了。副厂继续加油。
2、自带的水平仪很扯,误差挺大。
3、对焦确实超级快,非常适合街头抓拍,开机响应速度也不错,只是开关键在左边,不太利于单手快速开机抓拍。
4、直出色彩,和5D4一个风格,对橙红色的渲染比较弱,还原较为真实,但不够讨喜,不过老鸟解决的方法很多,这里不再赘述。总体成像风格过渡很好,不像索尼比较生硬。
5、单次AFS的速度绝对是在A7R3之上的,AFC的话应该是略有不及,但差别不明显。
6、菜单逻辑清晰(大法……),机身按键的功能设置很细致,可设置功能很多(徕卡……)。
7、有人问机身是否支持充电宝直接充电,刚刚测试,结论是不行。
8、有人问和5D4相比选哪个,还用问吗,哈哈。
未完待续……




目前只有4.9版的原厂DPP可以解raw,但是效率比较低下,然而没得选择。


以下均为DPP解RAW转JPG进入LR简单调整后出图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然后是一些室内的静物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——————–分隔线———————-


2018年10月2日更新


今天试试EOS R的手动对焦,综合来说和A7R3还是有较大差距,比SL也颇有不如,主要是峰值对焦精确度一般,新颖的合焦提示完全不准,只有放大对焦靠谱,但是放大后移动稍显低效(没有摇杆),触摸移动有时候没那么灵敏。

废话不说直接上片,镜头是蔡司otus85 1.4 zf.2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