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要向大家道个歉……原本计划的富士系统镜头心得还没有完全准备好,下一篇保证更新这个! 今天先和大家分享一些备机的心得~
好了,废话不多说~
序:
备机,可以说是随着大家对摄影要求的提升,逐渐形成的一种多用途用机需求。器材因此也由单一的机身逐渐转变为多个机身,多种镜头相互组合起来的一个系统。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目前的主力机型是X-T2,除此之外,我有两台备机,一台是本文要着重介绍的X-E1,另一台是佳能G5X。
可以说这两台相机都是比较冷门的产品,X-E1是一台发布于12年的老古董,G5X则是一台我至今没见别人用过的机器……那么为什么我会选择这两台作为备机呢,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。
一、
首先我对备机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:
1. 尽可能的便携,且基本的功能要全。尤其是手动功能一定要方便。
2. 画质要说得过去,至少要1寸底。
3. 价格一定要便宜,本来就是备用的东西,没有必要花大价钱。
4. 最好是和主机能共用一些镜头配件什么的。
由于这些需求导致了一台备机是无法满足我的需求的,因此我基本上都是同时具有两台备机。5D3作为主力机型的时候,老5D和松下LX100是我的备机。如今将5D3升级为了X-T2,(为什么由全幅升级截幅,请点击这里查看X-T2相关帖子),LX100换了G5X~(G5X我会单独出一篇,着重聊一下为什么没有选RX100或者是LX100二代,敬请期待),本文着重会写X-E1的相关心得.
选购过程。
自从踏入了富士坑,入了X-T2当主机以后,选购备机的事就被提上了日程。我选购这台备机的主要用途在于:
1. 当单机位不够用的时候,可以充当第二机位。比如拍一些幕后花絮什么的。
2. 相对主机来说更便携一些,平时外出携带更方便。
3. 当主机出故障或者问题的时候,可以勉强顶一下。
因此,备机自然也肯定是富士的机身,这样不但可以共用电池和镜头,各方面的操作也都更统一。所以,进入我选择范围的机器主要有X-T1,X-T10, X-T20, X-PRO1, X-E1, X-E2,X-E2s这些相机。
首先排除的是X-T20,这台机器虽然可以说是最佳备机的选择,各方面完全满足的需求,唯独的缺点就是太贵,这次购买备机,我的价格上限是2500,毕竟我的主力机型入手时才8000多而已。
其次,X-T1的体积和X-T2相比几乎一模一样,同样X-PRO1也是一样的大体积。因此,最终就是在T10,E1,E2中进行选择了。
这几台机器都是备选,无非就是看二手行情哪个合适入哪个,最终淘到了这台不到900块的E1,还带一块原厂电池+64G卡。要知道一块原厂电池就要将近500块……算上卡钱,仿佛机身不要钱一样赚大发了~

X-E1感受。
上手X-E1的第一感受就是老,特别的有年代感。号称236万像素却渣画质一般的取景器,还有更渣的46万像素的显示屏。但是机器的做工用料却丝毫不显得廉价,波轮的手感更是停不下来,就仿佛一辆老爷车,虽然功能很差,但是手感真的比想象中要好多的。
作为一台2012年上市的机器,用现在的参数去评价它显然是不合适的,1600万像素,49点对焦,6张连拍,1080/30P这些如今看来犹如搞笑一般的性能,在当年却是叱咤风云一般。这台相机我入手一年有余,之所以要把它单独拿出来分享一下,是因为我真的是对它爱不释手。
为何一台破旧的老机器能让我爱不释手? 答案很简单,就是因为这是一台设计出来就是为了拍照的相机。复古的造型,干脆的快门,位置恰到好处的各个波轮,让我拿起来这台相机就想拍摄,X-E1带给我的拍摄体验是X-T2从来没有的(但是XPRO2却有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体验),以至平时我几乎都会随身携带X-E1出门,那种拿起来就想拍照的感觉,才是一台相机最该具有的特性。
至于性能,我一直对相机的性能要求不是很高,因为我不拍体育,不拍小孩,对高感噪点也没有太大要求。而且不干活的话,没有什么照片是不可错过的,所以错过了就错过了,对焦慢一点也无妨,毕竟备机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拿来业余拍摄,体验拍摄乐趣才是第一位的~
虽然因为卡口相同,X-E1也可以转接适马18-35,50art,老蛙12这种重量级的大镜头,但是X-E1的对焦在转接之后非常捉急,所以日常搭配X-E1最常用的还是我的一套便携小定焦,基本覆盖了常用的焦段范围,而且重量体积都非常适合搭配X-E1.

23/2, 35/2都是我非常推荐的镜头,画质极好且对焦非常迅速,搭配在X-E1上的对焦也是极为果断,可以说是X-E1的挂机镜头。60/2.4这只微距可以充当长焦也可以兼顾人像静物等各方面的拍摄需求,远比80/2.8这种堆料镜头更让我喜欢。老蛙9MM则是不错的广角选择,基本上不需要对焦,99%的时候都是无限远,体积和重量当然是我的最爱。(这只镜头的心得可以点击这里查看)当然还有另外一只非常非常推荐的镜头,那就是原厂的14/2.8,这只镜头我在入手10-24之后出掉了,现在有些后悔,估计不久的将来还会二进宫。那只14可以说是无任何槽点,非常非常推荐入手。
作为X-E1我个人感觉最大的优点在于:
1. 第一代的x-trans提供了非常优秀的低感表现,X-E1的低感画质不亚于X-T2,而且富士独有的色彩科学提供了非常不错的基础色彩,后期的空间相当大。
2. 非常顺手的拍摄体验,拿起来就想拍照的感觉是我对这台相机最大的感受。
3. 价格便宜,900块不到还要啥自行车。
4. 外观复古,即使不拍,作为道具被拍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至于缺点,用现在的眼光来看,这台相机应该满身都是缺点,各种参数性能都不值一提~ 但幸好我不是追求极致性能的人,能满足我的需求,这就足够了~
样片时间~
作为随身携带的机器,基本上各类的题材都会拍,小机器拿出来就可以拍,携带负担也不重。出门旅游更是XT2都不带,也要带这台。
1. 首尔,镜头60/2.4

2.最近发现的一个不错的大裤衩机位,镜头10-24

3.华夏艺术馆,镜头老蛙9mm

4.郑州园博园,镜头佳能转接50STM

5.石拱桥,镜头佳能40STM

6.济南五龙潭,镜头老蛙9mm

7.厦门双子塔,镜头老蛙9mm

8.北京街头。镜头23/2

9.德黑兰古勒斯坦宫,镜头10-24

10.设拉子分红清真寺,老蛙12mm

11.拍摄一些幕后花絮,镜头18-55

12.拿来拍开箱什么的也很不错,镜头60/2.4

13.同时也会拍静物,镜头适马50/1.4

14.拍点美食,镜头60/2.4

15.拍点XJJ,镜头23/2

16.拍拍家人,镜头23/2

17.像素不够的时候会接片,接片后的画质更加爆棚。镜头18-55

18.拍些人文,镜头60/2.4

19.客串个婚纱,镜头尼康50/1.4D

由此看来,这台相机基本包含了我日常的所有类型拍摄,虽不能说是可以满足各类拍摄需求,但是拿来作为备机,日常使用已是搓搓有余~ 之所以还要在8021年把这台老古董拿来跟大家分享,就是因为它的表现实在是超出了我的预期,因此非常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台相机的心得~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在过去的两个月里,各个相机厂家犹如井喷式发布新的产品,在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点我对这些新品的看法~
首先,佳能EOS R系列,上手试用过真机,目前的这款机身只是试水入门级别,日后一定有一款更专业级的机身问世,佳能的镜头研发能力真的不容小觑,2870/2,50/1.2这些规格真的是孤独求败,因此相比机身,镜头才是佳能的制胜法宝,而且EOS R的设计创新非常值得称赞,镜头的控制环,背部的触摸键,还有关机遮盖CMOS的这些设计细节,可以看出来佳能还是在用心设计产品的,因此相当期待将来的高端产品。
尼康的Z系列则是高低等级双机齐发,尤其是Z7明显定位高端,机身的完整程度要比EOS R高不少,整机没有明显的槽点,只是单卡槽的设计我也是一脸懵逼……目前还没上手过真机,更多的感受不好判断,期待未来试用一下Z7
而我个人比较看好的是松下的S1R,虽然目前随还未上市,但是机身的完整度已经非常高,该有功能的都有,用过G9的人应该能体会到松下造相机的能力,相信这款全幅版的G9与GH5的合体会非常有竞争力,镜头群虽然莱卡死贵,原厂一时半会也出不来太多,但是在适马的支持下变得值得期待。因此S1R有可能是未来索尼最强力的竞争对手。
至于富士的100S,可以说是我最关心,也是最买不起的一台相机。50R的定位偏干活的原素明显不足,而这台尚未发布的100S方块机,却是第一台多功能的中画幅相机,看参数联想不到中画幅,看画幅联想不到参数的100S,相信会是一台非常值得期待的干活机,只是价格因素会比较影响普及。
而至于是穷屌丝的我,只能期待一下XH2以及砸锅卖铁上一套B10而已,什么100S,S1R的,对我来说都是天方夜谭……
对了~ 你们关心的样片15 XJJ,之前好多人私信要微博,在征得XJJ本人同意之后,分享给大家~ @Caitlin_Mee
全文完,谢谢阅读,下一篇一定更新装备已久的富士系统镜头搭配心得~ 敬请期待~!
最后祝大家国庆假期愉快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