器材区的第一帖就献给Leica M10吧!
其实这篇本来想在节前发的,结果碰到恶心的事儿,弄得心情都没了
不过生活还要继续,还是把体验分享了吧
既然体验,还是放个箱子吧,不过开箱内容就省略了,因为早就开过了
为何在已经发布M10-P的时间入手M10?
实在是因为对于徕卡的动态关注较少,此前除了用过半年多的徕卡Q以外,从未用过任何的徕卡相机
若不是因为基友由于眼睛的问题想出掉这台机器,我应该也不会在现在就购入徕卡
和M10一起购入的还有一只名气较大的11663,只不过后来被我出掉了。当然现在是有点后悔的
M10入手到写这个体验,前后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,其实还无法完全领略徕卡的魅力,所以有什么不妥的地方,大神们轻拍
Leica M10和Summilux 35/1.4a,这套基友用了1年多,结果让我半个月后拆散了
M10的机身
M10的外观都很熟悉了。由于我没有用过其他的M机,所以什么传承啊,键位的变化啊,一概不知。。。
第一次上手M10,只有一个感觉,沉!然后另一个感觉,真大!
原本的计划或者说想法是搞一台随身的机器,但拿到手我瞬间就觉得我想错了。这个体积和重量和随身便携完全不符,尤其是后来搭配的镜头
然后握感对于我来说M10并不舒适,右手单手握持感很一般,所以很快就买了大拇指柄和手柄,当然不是原厂的。
大拇指柄和手柄对于手感的增加和平衡机身效果是明显的,可无疑又增加了重量,并且增加了换电池和内存卡的繁琐性。
不过那又怎样呢?这是徕卡M啊,这么贵不带出门怎么行,所以我尽量经常背着,还能锻炼身体。
话虽如此,M10设计完全可以满足我对于相机的要求,设计简洁、易于使用、优秀做工和金属材质。
对于用惯了单反或者大法机身的我来说,M10初上手基本没任何难度,简单设置下就可以拍拍拍了。如果没用过旁轴反倒是可能需要适应下对焦方式
相对于之前的Q,M10的开关键去掉了连拍,简直太好了,Q非常容易拨错。而且M10虽然有5张连拍的速度,可我好像一次都没用过。。。
ISO转轮真的就是摆设,反正我一直放到A,范围100-3200/6400,就不用管了。
右手边的波轮设置ev和放大照片,并且只有这一个波轮。虽然设计了拇指的位置,但手感很一般。
快门转盘没什么可说的,懒了就放到A,相当于快门优先了,也不用去琢磨A,S,P,M档都是什么意思了
M10的目镜,下面是仅有的3个功能键,LV-PLAY-MENU,简洁实用
M10虽然有LV功能,可更多的还是用黄斑对焦或者估焦,当然这种对焦方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
习惯了数码时代的对焦亦或者大法手动头的对焦,M10的对焦在需要精细拍摄或者拍孩子的时候让我还是有点力不从心
估焦拍摄在35mm或者40mm时成功率还能接受,换成50mm后就深刻感受到了难度,但亦增加了拍摄的乐趣和拍摄的技术
如果说估焦盲拍可以靠练习不断精进的话,盲拍构图才是我用M10真正的痛点
有时对焦光圈等都OK,结果由于构图的问题,片子就废了。而我的大多数情况是拍摄角度太高,以至于街拍容易出现人物被“腰斩”的情况
这当然不是相机的问题,是我水平不行啊除了多练习,没其他办法了
底部旋转钮,有点像胶片的回卷轴。M10做工还是没的说,不过脚架接口那块缝隙太明显了
M10大量使用了金属材质,所以重量是沉甸甸的,对于抚摸党来说非常爽,摸了这么久也没有漏铜的现象
如果黑色机身的话,漏点铜看起来更有质感
M10的机身体验就到这儿吧。对于我来说,除了体积和重量(尤其是重量),M10非常符合我的审美和使用要求
M10的镜头
对于徕卡的镜头更是没什么研究,除了一并收入的35 1.4,后来又入了50 1.4,以及自己本来就有的美能达40 2
Summilux-M 35mm f/1.4 ASPH
11663,徕卡用户都这么称呼该镜头
这只头是我用过的35mm中(其实没几只),体积最小的,重量最重的,光圈最大的,做工最好的一只,当然价格也是高高的
成像对于我来说完完全全够用,而且相对于后来的50,这只头拍我家娃更容易出片至于为何出掉,
1是35mm在拍一些食物时是在是别扭,静物的话也有些广了;
2是1.4的光圈对于我来说有些浪费,能用到的情况较少;
3的话只能说,搭配银色机身稍有不和谐,可以考虑银色的11675,不过现在的价格真下不了手
不过当真的出掉了,还是有些后悔的
Summilux-M 50mm f/1.4 ASPH
代替11663的就是这只银色 50/1.4,11892这只头对于我来说是真的“万金油”,当然主要还是用来拍家人
银色版本更加适合搭配机身,而且我感觉做工比黑色更好,也更重
整体颜值虽然更好了,可真心重
50mm虽然各种好,但有2个问题还是困扰
1 对焦的精准度。尤其是1.4大光圈时,稍微过一点就跑焦了,因此拍完需要看回放确认
2 盲拍时估焦。对比之前的35mm和之后的40mm,50mm估焦还是不够准,只能说练习的还是少
但不管怎么说,这只头应该会是挂机头了
Minolta M-Rokkor 40mm f/2
由于50mm扫街的不熟练,所以把这只老头翻出来接到M10上。其实还有只28,不过由于镜头起雾的通病,算是无法使用了
美能达这只40mm小巧的设计放在M10上很好看,不会出现点头情况
色彩直出不同于35和50,胶片的感觉还是挺明显的。而且我没有徕卡情节,所以会经常和50换着用
这头的虚化只能说风格独特,拍些花花草草比较一般,扫街我觉得很合适
CCD和CMOS
因为接触摄影就是从数码开始的,所以基本没用过CCD,也就不存在CCD情节
不过用了段M10以后,的确有想法搞一台M9尝试下“最徕卡”的效果
后来看了下二手市场,感觉水太深,而且小毛病挺多的,我又是懒人一个,不喜欢折腾,所以暂时就放弃了
M10的直出
据说M10取消了胶片模拟效果,对于我来说反倒是福利或是便利
用富士的时候胶片模拟效果好几种,其实也就一种是自己喜欢的,所以M10就没这种苦恼了
保存格式用DNG+JPG,不想修的片子就直接用JPG
Leica M10
对于之前从未用过M机的我来说,M10的到来经历了惊喜,困扰,熟悉和爱不释手
初上手M10更多的是惊喜,既感叹于一款相机可以做到如此精致和成熟,又充满对徕卡以及徕卡成像效果的向往
拿到机器前几天就咔嚓咔嚓拍了不少,尤其是有组孩子的照片更是感觉很不错
而困扰则是再用了段时间后,感觉估焦和盲拍的水平不足。同时,看完网络中大神的图片,感觉我用的这是徕卡?
此后,当自己不再纠结于所谓的徕卡色,进一步熟悉机器,找到自己习惯的拍摄方式和内容后,越发的感觉M10是一台有乐趣的机器
现在我依然会出门背着M10。出色的设计和材质可以满足作为抚摸党的要求,亦快亦静的拍摄可以满足不同的风格和方式
拍摄失败仍然还会出现,但拍摄乐趣却日益凸显
用了段时间M10扫街,某天用回大法去扫街,突然发现很不习惯,只是按按快门很无趣
其实M10并不适合所有的拍摄场景,也不像主流数码机那样有精准快速的对焦速度和丰富的设置,甚至完善的镜头群
个人喜欢M10的机械感,同时又添加了一定的数码化,有LV,有WiFi。保留了经典设计的同时,加入了现代化,比较符合我的使用要求
当然最大的收获是M10带给我的摄影乐趣,虽然它是一台昂贵并且奢侈的拍摄“工具”
M10样片
啰嗦了一堆,最后上点辣眼睛的样张吧
虽然拍的不好,但态度还是诚恳的,请大神轻拍
样张除了教堂那张进ps修改了下,删除了不必要的人物,其他基本都是JPG直出,有些轻微调整了下曲线
35mm
35的样张最多,前期比较兴奋,拿到就胡乱拍了许多
ISO 6400下的噪点是完全可以接受的
唯一ps修的一张,原图懒得整了
M10的黑白处理我很喜欢
50mm
主要用来拍家人,不过就不放了,所以没几张
唯一的一张1.4光圈全开,花蕊稍微有点跑了,不过重点在焦外
本来是拍花,无意看见一个女孩跑过来,就按了一张,估焦不够准确,并未完全对到脸部
40mm
风格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
光圈2.8,焦外和50的差异较大
下面再来组盲拍就结束
完毕,多谢观赏
样片请多包涵,哈